瑞士一直靠中立和金融业吃饭,但现在优势在一点点流失。2025年,瑞士政府把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的1.4%下调到1.3%,原因主要是国际贸易冲突加剧,尤其是美国那边的新关税政策,直接打击了瑞士的出口。
瑞士出口占GDP的一大半,化工、制药和精密仪器这些支柱产业,本来就依赖欧洲和美国市场,现在订单减少,工厂产能利用率降到低点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说,地缘政治紧张会让瑞士的财政盈余从2024年的0.6%降到2025年的0.3%。
旅游业也没好转,暖冬导致阿尔卑斯山的雪少,滑雪场游客流失,转去其他地方。银行业呢,保密传统吸引全球资金,但数字化时代,加密货币和网络监管让瑞士的吸引力减弱,加上强瑞郎导致通胀低迷,企业投资意愿低。
瑞士的中立地位喊得响,但实际在联合国一些投票上投弃权票,让人觉得有点儿虚伪,这也影响了国际形象。整体看,瑞士的经济韧性还在,但如果贸易战继续,2026年增长可能进一步滑到1.2%,变成欧洲边缘的小国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日本的情况更直接,人口问题像个定时炸弹,已经炸了好几年。2025年,日本人口继续下降,日本人数量比去年少近百万,外来居民虽达到360万,但只占总人口的3%。政府模型显示,到2070年人口会缩水30%,但现在影响就很明显了。
生育率创历史新低,年轻人结婚生娃的少,劳动力短缺直接拖累经济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,日本的增长每年因人口因素慢0.8个百分点,2025年就业增长虽有1.1%,但成人人口下降0.2%,养老金负担重,企业招人难。
资产泡沫从上世纪90年代破裂后,经济就停滞不前,现在全球放缓又威胁出口,美国关税让制造业雪上加霜。消费税上调抑制了内需,商店关门多,工资停滞让老百姓消费谨慎。日本的GDP在全球份额从高峰跌到第四,后面还有德国追着。如果不大力引进移民或改革工作文化,这种收缩会持续,变成一个高科技但人口老化的国家,活力越来越少。
英国脱欧后,本以为能独立自主,结果经济问题堆积如山。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0.7%,但5月收缩0.1%,4月也降0.3%,显示恢复不稳。预算责任办公室估计,脱欧让贸易下滑15%,对GDP的长期打击达4%。生产力从2008年危机后就停滞,工资实际下降,不平等扩大,穷富差距拉大。
边境检查增加,货物延迟,劳动力短缺推高物价,超市货架有时空空荡荡。能源危机让财政压力更大,居民生活成本升。政治上,苏格兰独立呼声高,民调支持率升,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也闹自治,如果真分家,英国就剩英格兰核心,变成小国。
帝国遗产没了,现在靠服务和金融,但脱欧后欧盟市场准入难,投资流失。议会辩论激烈,治理弱化,社会凝聚力减。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1.2%,2026年1.4%,但比G7其他国家低。如果不改善欧盟关系,这种衰退会延续,英国从日不落变成普通欧洲国家,影响力越来越小。
美国呢,债务和政治分裂是两大杀手,国家像个巨人,但脚底下在松动。2025年,国家债务接近37万亿美元,利息支付占预算大头,国会预算办公室说,到2035年债务占GDP的118%。政治极化从2016年选举加深,2023年选举争议多,机构信誉降。
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债务上限上扯皮,1月2日上限重启,差点闹出违约。穆迪评级下调美国信用,原因是债务高企和政治僵局。军费开支维持全球基地,但代理战争增加成本,经济无法支撑。
人口老化影响劳动力,养老金和医疗负担重,收入差距百年高点,城市贫民区扩大。信誉从伊拉克战争开始丢,现在盟友质疑多,美元地位动摇。2025年调查显示,大多数人预期经济恶化,如果再选出极端领导,治理更乱。
民主衰退让决策难,环境恶化和体系破损加剧孤立。美国经济增长放缓,债务负担压垮军费,盟友转向其他协议,这种内耗会让超级大国地位逐步滑落。
以色列的麻烦最急迫,战争成本直接咬经济。2023年10月加沙冲突后,2025年经济不稳,银行估计战争总成本到年底达556亿美元,占GDP的10%。失业率升,贫困增加,市场摊位空置。占领政策持续,国际压力大,扩张导致战略失败,财政失衡。
人口比例变化,阿拉伯人增长快,城市紧张。战争支出从2023年的170亿美元升到2025年的280亿美元,预算7560亿谢克尔,比上年涨21%。如果冲突延长半年,2025年增长降0.5%,从预计3.5%滑落。
旅游业崩80%,高科技虽韧性强,但投资者撤,股市波动。国际孤立加剧,中东团结威胁增大,外交难。建国成就面临生存挑战,如果美国衰落,以色列日子更难过,可能被迫调整策略,寻求新平衡。
这些国家的问题不是孤立的,全球化让它们互相影响。瑞士和日本靠出口,美国债务波及全球,以色列冲突搅动中东,英国脱欧是教训。衰落的过程缓慢,但如果不改革,积累起来会很严重。人口老化、经济停滞、政治分裂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痛点。说到底,国家兴衰靠适应时代,忽略了就容易滑坡。
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