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要点速览:
财务表现: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,109.68亿元,同比增长1.98%;归母净利润2,699.08亿元,同比增长0.33%;净利息收益率1.28%,同比下降15个基点;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.40%。
核心业务进展: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30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3%;客户存款37.31万亿元,同比增长7.09%;不良贷款率1.33%,同比下降0.01个百分点,拨备覆盖率217.21%。
资本与流动性: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.57%,资本充足率18.85%,流动性覆盖率128.35%,均高于监管要求。
发展战略与动态:持续补充资本(500亿元二级资本债、100亿元TLAC债券发行),完成29亿美元境外优先股赎回,派息稳定。
未来关注:净息差持续承压、资产质量边际变化、非息收入增长可持续性、资本补充节奏与监管新规影响。
中国工商银行2025年三季报:增长乏力,稳健依旧,净息差压力下的“巨无霸”自救
如果说中国银行业的“压舱石”是谁,工行(1398.HK)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样本。2025年三季报出炉,数据依然庞大,但增长的故事却越来越平淡。投资者关心的,不再是工行能否赚钱,而是还能不能持续“稳健”,以及在净息差持续下行的环境下,工行的护城河究竟有多深。
一、财务表现:营收、净利增长乏力,净息差继续下滑
2025年前三季度,工行实现营业收入6,109.68亿元,同比增长1.98%;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,699.08亿元,同比增长仅0.33%。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,018.05亿元,同比增长3.29%,略有提速,但整体增速依然低迷。
净利息收益率(NIM)为1.28%,同比下降15个基点,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0.70%。这意味着在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、负债端成本刚性的大环境下,工行的传统息差优势正被不断侵蚀。非利息收入成为亮点,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2.40%,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0.60%,但增速有限,难以完全对冲息差下滑的压力。
二、核心业务:贷款、存款双增,资产质量边际改善
工行的资产规模继续扩张,总资产达52.81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8.18%。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30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3%;客户存款37.31万亿元,同比增长7.09%。贷款和存款的同步增长,反映出工行在实体经济中的“基础设施”地位依然稳固。
资产质量方面,不良贷款余额4,048.38亿元,不良率1.33%,同比下降0.01个百分点,拨备覆盖率217.21%,同比提升2.3个百分点。虽然不良率微降,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资产质量的边际变化仍需持续关注,尤其是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2%,显示风险抵补压力并未消退。
三、资本与流动性:监管红线之上,补血动作频繁
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依然“厚实”: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.57%,资本充足率18.85%,均远高于监管红线。流动性覆盖率128.35%,净稳定资金比例128.11%,流动性风险可控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工行在2025年持续通过发行500亿元二级资本债、100亿元TLAC(总损失吸收能力)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,并完成29亿美元境外优先股赎回。资本补充动作频繁,反映出在监管趋严、资产扩张和风险加权资产提升的背景下,资本消耗压力不容忽视。
四、分红与股东结构:派息稳定,国有控股格局未变
工行2024年全年每10股派息3.08元(含税),总派息额约1,097.73亿元,分红政策延续稳定。股东结构方面,中央汇金、财政部合计持股超65%,国有控股地位稳固,H股持股占比24.18%,外资参与度有限。
五、发展逻辑与预期差:息差下行下的自救与转型
工行的核心逻辑依然是“大而不倒”的稳健,但净息差持续下行已成行业共识,非息收入增长能否持续、资产质量能否保持稳定、资本补充能否跟上监管新规,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本季报显示,工行在非息收入、资本补充、资产质量等方面均有动作,但净利润增速持续低迷,息差压力难解。市场对工行的预期差,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,以及对监管环境变化下资本消耗的隐忧。
六、未来关注点
净息差走势:利率市场化、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趋势是否见底,负债端成本能否进一步优化。
资产质量边际变化:经济下行压力下,贷款减值损失增速是否会进一步提升,不良率能否继续保持低位。
非息收入增长可持续性:手续费、佣金等业务能否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资本补充与监管新规:TLAC等新规下,资本补充节奏与方式是否会影响分红和扩张。
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:在盈利承压下,分红政策是否会调整,国有股东利益如何平衡。
结语
工行依然是中国银行业的“定海神针”,但在净息差持续下行、资本消耗加快、资产质量压力不减的背景下,增长故事已不再性感。投资者需要关注的,不是工行能否“稳健”,而是还能“稳健”多久,以及在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下,工行的自救与转型能否跑赢行业周期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