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海上暗战,真是前所未有。以往钓鱼岛争端中,大家都知道中日间的摩擦挺激烈,但这次却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变化。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数据,2024年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周边巡航多达352天,跟2017年相比,日出动的舰船变多了40%。这意味着中国在这里的动作越来越频繁。
不同以往的是,这次中国派出了4艘舰船,用“轮流值班+待命”的策略。即使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,也能确保总有两艘船在钓鱼岛附近保持行动。这种部署方式让日本前陆上自卫队幕僚长岩田清文都感到紧张,他说这明显是在“为登陆作战做准备”。
奇怪的是,日本明明国家实力比中国差,却还死咬着钓鱼岛不放。直到一些隐藏的秘密被揭露,日本的坚持才变得更明白。钓鱼岛位置很关键,距离台湾东北大约170公里,琉球群岛以西150公里左右。它位于东海大陆架和冲绳海槽交界处,是连接东海和太平洋的重要咽喉。
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显示,从马六甲海峡北上油轮,从太平洋驶入东亚的商船中,有近60%的航线经过钓鱼岛附近。这条路同时承担着日本90%的石油进口。更重要的是,钓鱼岛的位置在美国构筑的“第一岛链”核心位置上。
这条由琉球和台湾组成的战略线索,本来是为了封锁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“天空之锁”。但从2012年开始,中国的军舰频繁通过宫古海峡,达到每年12次。到2024年,辽宁号航母编队还在钓鱼岛北面200公里处举行了舰载机起降训练。日本虽然急忙派出F-15战机和“高波”号驱逐舰应对,但根本也只能跟着看,阻挡不了。
虽然是这样,日本却因为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死死不放。根据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说法,如果日本控制了这片海域,它可以划定大约74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。而中国早在2012年就向联合国递交了钓鱼岛海域的基线坐标,不断驱赶非法入侵者,这也被国际组织看作是合法维护领土的行为。
但其实,钓鱼岛的吸引力远不止战略位置。周边海域是暖流和黑潮的交汇点,水底地形复杂,是个天然的渔场。这里盛产金枪鱼、带鱼等经济鱼类。据福建、浙江的渔业数据显示,每年有超过一千艘渔船在这里作业,年捕捞总量超过15万吨。这对于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,无疑是“海上宝藏”。
不仅如此,海底蕴藏的能源资源也让日本垂涎。联合国的报告称,钓鱼岛附近的大陆架中,可能储藏着30亿到70亿吨的石油,还有800亿桶的天然气。考虑到日本对能源的高度依赖(进口90%的能源),这里像个“战略能源宝库”。2004年,日本计划投入130亿日元在争议海域进行地质勘探。到2024年,更是把这里列为“重点开发区域”,尝试通过某种“中间线”原则,瓜分油气资源。
时间推移,日本不只满足于石油资源了,还发现这里有更大的宝藏:稀土元素。海底锰结核、钴结壳都含有丰富的稀土金属——对新能源车、半导体制造都至关重要。日本海洋研究部门估算,要是控制了周围200海里,至少能找到1.6亿吨稀土,几乎是全球陆地储量的两倍。近年来,日本频繁派“昭洋”号等考察船到附近测绘,想为未来开采做准备。
面对资源的诱惑而来的争夺,谁都不傻。中国强硬应对,根本不怕这些“能耗怪”。在春晓油气田的开发,就已经实现每年供气24亿立方米,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日本的幻想。
因此,争夺钓鱼岛的这场博弈,永远不会结束。日本依然想花上1.6亿美元,打造无人巡逻舰队,借助高科技投入,增强控制能力。其海上保安厅还准备建造五艘1500吨级的大巡逻船,其中四艘专门针对钓鱼岛,还加强无人机巡查,想做到全天候监控。
更别说,日本还不断派调查船,试图提前掌握稀土、油气资源的详细情况。只不过,别忘了,中国早就不一样了。自2024年起,中国海警实现了钓鱼岛海域的365天全天巡航,而且用的船比日本的还大(达5000吨,差10倍)。到了2025年4月,日本“鹤丸”渔船非法闯入时,中国用17分钟就赶到了现场,用激光措施瘫痪了它的电子设备。接着,还用“历史证据+法律依据”双管齐下把它赶走。
这样的行动,不仅效率高,还将全过程录像上传到国际海事组织,形成“无可辩驳”的法律证据。经过多次打击,日本人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明了,但还是像只不死的狗一样死咬不放。
不过,总的来说,中国坚决不允许日本随意侵犯钓鱼岛,否则后果想想都后怕。这个海域,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权,也关系到未来资源的争夺,谁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你觉得呢?
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