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前脚刚签完字,得意洋洋地宣称这份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、税率从10%到41%不等的关税清单能让美国“起死回生”,后脚华尔街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政策敲定不到一天,市场的恐慌情绪就如同潮水般涌来,一场源自美国内部的“反噬”风暴,正以惊人的速度酝酿成型。
这场本该在8月1日生效的关税政策,被推迟到了8月7日,但市场的反应却没等那么久。8月1日当天,美国股市仿佛听到了发令枪,道琼斯指数、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齐齐下挫,跌幅分别达到1.6%、2.3%和1.8%。单一企业的市值蒸发量甚至高达1780亿美元,这笔钱足以抵上一些小国一年的GDP。
市场用脚投票
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极为迅速。美元指数在动荡中出现闪崩,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大幅削弱。资金迅速涌向避险资产,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应声上涨超过1.5%。与此同时,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生产要素的国际油价也未能幸免,一度下跌超过1.8%。
四个关键经济指标同时亮起红灯,预示着美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这股恐慌情绪并未局限在美国本土,欧洲股市也受到波及,法国、德国和意大利的主要股指跌幅均接近2%。全球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,因为这一纸关税令而备受打击。
甩锅游戏正式开场
面对如此惨淡的景象,特朗普并未反思自己的政策,反而迅速找到了一个“替罪羊”——美联储。他将市场暴跌归咎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“高利率”政策,认为这拖了经济的后腿。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飙,威胁说如果美联储不降息,他就要“架空”鲍威尔。
在他看来,只要利率一降,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但鲍威尔显然不这么认为。他在发布会上态度坚决地回应,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观察经济走向,尤其是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。鲍威尔直言,正是关税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、通胀上升和失业率攀升,在这种情况下贸然降息只会让问题更糟。
本应协同作战的行政部门和金融部门,如今却公开对立,矛盾重重。这种内部的分裂让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疑虑,也让特朗普所谓的“救市”政策显得更加混乱。
从华尔街到普通家庭
这场风暴的影响,很快就从虚拟的金融市场蔓延到了实体经济。福特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。由于零部件价格因关税上涨,其生产成本大幅增加,直接导致销量下滑和利润缩水。今年第一季度,福特的营业收入下降了5%,净利润更是暴跌65%。公司预计,全年的关税将导致其利润减少15亿美元。
这正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·克鲁格曼所批评的。他毫不客气地指出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“真正愚蠢”,最终增加的成本都会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。他甚至专门写了一篇题为《真正愚蠢交易的艺术》的文章,用详实的数据和图表,把这项政策批判得体无完肤。
与此同时,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开始降温。8月1日劳工部的数据显示,7月份的失业率同比上升至4.2%,而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为7.3万,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万。更糟糕的是,5月和6月的新增就业数据也被大幅下调。这表明,特朗普的政策不仅没能“保护”美国企业,反而正在伤害美国的劳动市场。
盟友们不干了
在国内焦头烂额的同时,特朗普在国际上也点燃了盟友的怒火。欧洲议会的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·朗格直言,这份协议“根本不符合欧洲的利益”。德国经济学家更是测算出,这一系列关税措施将导致德国GDP损失约65亿欧元,整个欧盟的GDP也将因此缩水0.1%。
日本的反应同样激烈。当美国宣布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加征25%的关税后,日本经济大臣赤泽亮正立即表示关切,并强烈要求美方取消。日本财务大臣更是放出狠话,暗示可以拿持有的美国国债来进行谈判,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。日本媒体甚至评论称,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催生一个“没有美国的贸易圈”。
就连一向被视为“亲美”的菲律宾这次也未能幸免。美国宣布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%的关税,而美国商品进入菲律宾却是零关税。这种极不公平的条款让菲律宾国内炸了锅,参议员们纷纷站出来表达不满,称这份协议是对菲律宾的“侮辱”,是一种“霸凌行为”。
结语
从市场崩盘到实体受损,从内部失和到盟友反目,特朗普自信满满的关税大棒,最终打向了自己。这场闹剧的每一个环节,似乎都在印证中国方面早就提出的那个判断:贸易战没有赢家,破坏自由贸易最终只会自食其果。
事实证明,试图通过关税壁垒来扭转全球贸易格局,不仅无法让美国“再次伟大”,反而将其推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,最终伤害的还是本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。这或许正是那句简单论断在复杂现实中最直接的写照。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航向,等待美国的,可能是一场更加严峻的经济危机。
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