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啊,中国福建外海的洋面上,搞了个大动作!一场军民联合演训,正悄悄地铺展开来。
八艘万吨级的滚装船,排着队在那儿集结,它们可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跟那些被叫做“登岛神器”的特种船只连在了一起。
这架势,明摆着是在告诉大家,解放军的海上投送能力,要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了!
这场演练,向外界展示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玩法。它通过军民深度融合,实现了高效的海陆连接。
国际社会呢,眼睛都瞪圆了在看。这不寻常的船只集结,无疑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新的观察点。
长期以来,大型滚装船虽然能一口气运走一个甚至两个重型合成营的装备,那运力简直逆天了。
可它也有个“卡脖子”的地方,就是太依赖港口码头了。这玩意儿,一直是战时发挥作用的瓶颈。
你想啊,主战坦克这些大家伙,如果没个结实的码头,根本就下不来。这让台岛港口控制权,成了潜在冲突的命门。
甚至有人琢磨着,直接把港口给毁了,就能阻止登陆。可不是嘛,没码头,你咋办?
码头?拜拜了您嘞!
不过,解放军对此早有破局之策。这不,近年来一种被外界称作“登陆驳船”的新型特种船只,应运而生了。
这种驳船最牛的地方,就是它那可收放的车辆栈桥和伸缩式门柱。
有了这套装备,它就能贴着沙滩,在浅水区航行,根本用不着深水大码头了。
更厉害的是,它那高强度的门柱,甚至能把自己从海里拖上来,确保作业稳稳当当的。
这些驳船通常采用首尾相连的方式部署,能迅速变出一个总长度超过四百米的人工码头。
而且啊,它还能提供多达三个泊位,这效率,杠杠的!
最核心的杀手锏是,它那百米长的车辆栈桥,能直接延伸到滩头。
这样一来,重型装备就不用下水,能直接从滚装船上开到陆地。
这创新意味着什么?以前那些不适合部队登陆的海滩,现在都有可能成为解放军的潜在登陆点了。
这可大大扩展了投送的选择范围,让对手防不胜防。
这次大规模集结,正是为了对这种新型协同模式,进行一次“压力测试”。
虽然今年三月,登陆驳船曾和少数滚装船做过概念性验证,但那次可没对大规模、高效率的装卸作业进行充分评估。
这次八艘滚装船都来了,就是要检验这么多大型船只,怎么才能高效停靠,部队装备怎么才能最快速度卸载。
目的嘛,就是确保重型合成旅,能够在第一时间增援战场。
民船?这波是“外挂”!
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,可不只是体现在军舰上,民用滚装船领域更是牛气冲天。
我们的滚装船总保有量已经超过百艘了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蹭蹭往上涨。
外媒啊,老是把这些平时用于民用运输的大型船只,戏称为解放军的“渡海外挂”。
为啥呢?因为它们在设计之初,就已经把军事用途考虑进去了,包括舱宽和坡道载重这些关键参数。
就拿我们繁忙的琼州海峡来说吧,光是那里的滚装船队,就有至少五十五艘各式船只。
它们在春节春运期间,曾展现出单日运送数万人和上万辆车的惊人能力。
这种庞大的民用运力,一旦根据国家军民融合政策动员起来,所能提供的战略投送潜力,是任何专用两栖舰艇都根本没法儿比的。
这极大地扩充了潜在运输力量的基数和调度灵活性,简直是开了挂。
军民融合,可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,它已经深入到中国造船业的每个环节。
这确保了国有船厂在设计阶段,就跟军方进行沟通,为双用途模式留下充足空间。
除了滚装船,中国还拥有半潜船、甲板货船等多种特种民用船只,它们同样可以配合军事行动。
比如,半潜船能够下潜直接装载整艘登陆艇进行跨区域转运,而甲板货船则能运载坦克和重型工程车。
它们的舱口设计,也都为特殊装备预留了位置。
这些民用船只的动员成本相对较低,平时还能给企业创汇,一举两得。
结合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港口布局,这些港口在战时可以迅速转化为潜在的后勤节点。
这使得船只能够就近停靠,极大地拓展了战略纵深和投送半径。
能力?直接起飞!
这次联训的成果,将直接影响未来登陆驳船的量产规模。
如果测试证明它能显著提升大规模部队的卸载效率,那么为了匹配中国庞大的滚装船队运力,登陆驳船的批量生产将势在必行。
目前数量有限的驳船,远不足以满足大规模投送的战略需求。
国际社会对中国这类演训,保持着持续的侦察与分析。
美军甚至派出侦察机,对滚装船队进行例行跟踪拍摄,西方智库也频繁发布报告。
他们都在预测中国在短时间内投送大规模部队的能力,并普遍认为民用船只的整合,是这一能力提升的关键。
他们也承认,这些大型滚装船与驳船的结合,使得解放军能够跳过抢滩阶段,在海岸控制后高效投送,大大加快了登陆节奏。
当然了,外界也普遍注意到,这类民用滚装船通常缺乏重型自卫武器和完善的直升机甲板。
它们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救能力,相对来说比较有限。
这意味着它们无法作为第一波突击力量,而是必须在海军主力掌握海域控制权之后,才能安全且高效地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和兵力投送作用。
笔者以为
综合来看,中国在渡海投送能力上的提升,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海军舰艇的数量堆砌了。
它更像是一种创新模式,转向了军民融合、体系作战。
通过将庞大的民用船队与创新的登陆驳船相结合,解放军正在构建一个立体化、高效能的海上投送网络。
这种全社会、全产业链的协同动员能力,极大地增加了潜在对手在海峡阻拦登陆的难度。
这场看似普通的军民联训,实际上是中国提升未来战争后勤保障和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一步。
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地区挑战中的战略定力与决心,这底气,藏不住了!
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